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WSGI是什么”,文中的講解內容簡單清晰,易于學習與理解,下面請大家跟著小編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來研究和學習“WSGI是什么”吧!
寫過網(wǎng)頁應用的各位親,應該對 CGI 有了解,我們知道,CGI 的全程是“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即 “通用 Gateway Interface“。沒錯,這里的 WSGI,就是只針對 Python的網(wǎng)頁應用接口“Python 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通過這樣的類比,想必大家對他的地位就有所了解了。
它只是一個接口定義:它不負責服務器的實現(xiàn),也不負責網(wǎng)頁應用的實現(xiàn),它只是一個兩邊接口方式的約定。所以,它并不是另一個 WEB 應用框架。通常意義上的 WEB 應用框架,也只相當于 WSGI 網(wǎng)頁應用端的一種實現(xiàn)。
這樣做的好處是?PEP 0333 中的解釋是,為了實現(xiàn)一個類似于 Java Servelet 的 API,使得遵循該接口的應用擁有更廣泛的適用性。是的,有了該接口,你就不用去考慮,服務器對 Python 的支持到底是如何實現(xiàn)——無論是“ 直接用 Python 實現(xiàn)的服務器”,還是“服務器嵌入 Python”,或者是 “ 通過網(wǎng)關接口(CGI, Fastcgi...)”——應用程序都有很好的適用性。就像是今天故事的開始,我們遇到了云平臺,它提供了對 WSGI 接口的支持,那么,只要應用是基于 WSGI 的,那么應用就可以直接跑起來。
此外,WSGI 的設計,也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中間件(middleware)?;蛘哒f,我們可以寫一些對 server 和 application 都兼容的模塊,我們可以把他們部署在 Server 端,也可以部署在 Application 端,完成比如緩存、字符編碼轉換、根據(jù) url 做應用 routing 等功能。這種設計模式,是 WSGI 降低了 server 和 application 耦合度之后的產物,同時,它從另一個角度大大提升了設計的靈活性。
上一小節(jié),簡要對 WSGI 做了介紹。這里從 application、server、middleware 三個角度對 WSGI 稍微進行深入,使我們對它有一個更具體的印象。
WSGI 要求,應用端必須提供一個可被調用的實體(PEP 0333 使用的是 Object,文檔還特別解釋這有別于Object instance),該實體可以是:一個函數(shù)(function)、一個方法(method)、一個類(class)、或者是有__call__方法的對象(Object instance)。
這里有兩個網(wǎng)頁應用端的實現(xiàn)示例,一個是 function object,一個 class object:
def simple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Hello world!\n']
上面的 function 只是直接對請求直接做了 “200 ok” 回應,并沒有處理傳進來的參數(shù) environ——里面是由 WSGI Server 端提供的各種 HTTP 請求參數(shù)。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函數(shù)在最后,返回的一個 list(用“[]”包含在內)以保證結果的 iterable。下面的 class 類似。
在下面例子中,AppClass 作為應用實體。當調用發(fā)生時,其實是對 class 進行了例化( python 固有特性,可以參考后面 server 端的實現(xiàn)代碼進一步理解),正如我們看到,這次調用(call)的返回值也是可迭代的——雖然只迭代一次(yield)。
class AppClass: def __init__(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self.environ = environ self.start = start_response def __iter__(self): status = '200 OK'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elf.start(status, response_headers) yield "Hello world!\n" """ In fact, the interator ‘ends‘ here because of no more yield field"""
與上面兩種情形不同,使用 object instance 作為應用實體時,需要為類定義添加 __call__ 方法,同時,參考上面使用 function 作為實體時情形,__call__ 方法的返回值需為 iterable(比如 return [ something ])。
最后,不管我們的 app 是 function 還是 class, application 都需要處理兩個參數(shù),而且是兩個位置相關的參數(shù)(不是命名參數(shù)),分別是:一個存放了 CGI 環(huán)境變量的 dictionary object,和一個可調用實體(需要給它三個位置相關的參數(shù),兩個必須,一個可選)。
其中,可調用實體(前例中的 start_response)必須調用一次,兩個必須的參數(shù)分別為“ HTTP Response的狀態(tài)(str 類型)“ 和 “HTTP Response Header(list of tuples)“;
一個可選的參數(shù)exc_info,必須是 Python sys.exc_info() tuple,只有在出錯需要顯示錯誤信息時使用。完整調用: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exc_info).
下面是從 PEP 0333 拿來的一個簡單的 WSGI 容器,適用于 Python 作為某 WEB Server 上 CGI 時的應用情形。
import os, sys def run_with_cgi(application): environ = dict(os.environ.items()) environ['wsgi.input'] = sys.stdin environ['wsgi.errors'] = sys.stderr environ['wsgi.version'] = (1, 0) environ['wsgi.multithread'] = False environ['wsgi.multiprocess'] = True environ['wsgi.run_once'] = True if environ.get('HTTPS', 'off') in ('on', '1'): environ['wsgi.url_scheme'] = 'https' else: environ['wsgi.url_scheme'] = 'http' headers_set = [] headers_sent = [] def write(data): if not headers_set: raise AssertionError("write() before start_response()") elif not headers_sent: # Before the first output, send the stored headers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 headers_sent[:] = headers_set sys.stdout.write('Status: %s\r\n' % status) for header in response_headers: sys.stdout.write('%s: %s\r\n' % header) sys.stdout.write('\r\n') sys.stdout.write(data) sys.stdout.flush() def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exc_info=None): if exc_info: try: if headers_sent: # Re-raise original exception if headers sent raise exc_info[0], exc_info[1], exc_info[2] finally: exc_info = None # avoid dangling circular ref elif headers_set: raise AssertionError("Headers already set!") headers_set[:] = [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write result =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try: for data in result: if data: # don't send headers until body appears write(data) if not headers_sent: write('') # send headers now if body was empty finally: if hasattr(result, 'close'): result.close()
上面的容器,大概實現(xiàn)了:
a)將 CGI 環(huán)境變量放入 dictionary object (environ)中,供 Application 實體使用;
b)定義了 start_response 方法,供 Application 實體調用;
c)調用 application 實體,對 web 請求進行處理;
d)將 application 的返回結果,以及通過 start_response 設置的 HTTP Response HEADER,寫到 stdout ——像其他 CGI 一樣,實際上是被發(fā)往網(wǎng)頁。
因為 WSGI 的寬松耦合的特性,我們可以輕松的在 Application 和 Server 之前插入任何的中間插件,在不需要改動 Server 和 Application 的前提下,實現(xiàn)一些特殊功能。但是,這種放在 Server 和 Application “中間”的模塊,并不是這里要講的 middleware ;或者,這只能算是一種特殊的 middleware,因為它僅僅是實現(xiàn)了 PEP 0333 中 middleware 定義的 Application 側的功能。這種僅實施在一側的 middleware,需要在發(fā)布時,特別的聲明。
PEP 0333 中約定,中間件是一些即可以在 Server 端實施,又可以在 Application 端實施的模塊。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對兩邊的特性都要做適當考慮。幸好,WSGI 接口設計的足夠簡單。
class Router(): def __init__(self): self.path_info = {} def route(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application = self.path_info[environ['PATH_INFO']] return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def __call__(self, path): def wrapper(application): self.path_info[path] = application return wrapper """ The above is the middleware""" router = Router() @router('/world') def world(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tus = '200 OK' output = 'World!'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output] @router('/hello') def hello(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tus = '200 OK' output = 'Hello'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str(len(output)))] start_response(status,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output]
簡單解釋一下:
- 作為 Application 時,我們用 Router 實例化一個對象。然后對 “ PATH-APP “ 進行注冊,根據(jù)不同的 PATH,我們要進一步選擇哪個 App。接著,就是把 router.route() 喂給 Server ,作為 Application 側的可調用實體。有請求到來時,根據(jù)已經(jīng)注冊的 “PATH-APP” 對選擇應用并執(zhí)行。
- Server 端類似,我們要先實例化并完成注冊。然后,比如,拿我們上一小節(jié)實現(xiàn)的 WSGI 容器為例,我們需要修改 result = router.route(environ, start_response),同樣完成了router的功能。
下面是另外一個,實現(xiàn)了 postprocessor 的一個例子,在 Application 返回的 HTTP Header 里面再加一個 Header。
def my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response_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tart_response('200 OK', response_headers) return ['Check the headers!'] class Middleware: def __init__(self, app): self.wrapped_app = app def __call__(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def custom_start_response(status, headers, exc_info=None): headers.append(('X-A-SIMPLE-TOKEN', "1234567890")) return start_response(status, headers, exc_info) return self.wrapped_app(environ, custom_start_response) app = Middleware(myapp)
這里通過改寫傳遞給 Application 的實體,實現(xiàn)了 postprocess 的目的。
感謝各位的閱讀,以上就是“WSGI是什么”的內容了,經(jīng)過本文的學習后,相信大家對WSGI是什么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具體使用情況還需要大家實踐驗證。這里是億速云,小編將為大家推送更多相關知識點的文章,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