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什么是Java的泛型”,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什么是Java的泛型問題上存在疑惑,小編查閱了各式資料,整理出簡單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解答”什么是Java的泛型”的疑惑有所幫助!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一起來學(xué)習(xí)吧!
最近技術(shù)交流群里,有朋友問:Object和泛型T有啥區(qū)別。回答完問題,不禁在想,面試在即,還有那么多朋友不了泛型?是時候給大家整理一篇泛型相關(guān)的文章了,一篇文章全面搞定泛型,讓大家再也不愁面試或?qū)嵺`中泛型相關(guān)的問題了。
什么是泛型
泛型是在JDK 5時就引入的新特性,也就是“參數(shù)化類型”,通俗來講就是將原來的具體類型通過參數(shù)化來定義,使用或調(diào)用時再傳入具體的類型(類型實參)。
泛型的本質(zhì)是為了參數(shù)化類型(在不創(chuàng)建新類型的前提下,通過泛型指定的不同類型來控制形參具體的類型)。在泛型使用過程中,操作的數(shù)據(jù)類型被指定為一個參數(shù),這種參數(shù)類型可以用在類、接口和方法中,分別被稱為泛型類、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為什么使用泛型
未使用泛型時,可以通過Object來實現(xiàn)參數(shù)的“任意化”,但這樣做的缺點就是需要顯式的強制類型轉(zhuǎn)換,這就需要開發(fā)者知道實際的類型。
而強制類型轉(zhuǎn)換是會出現(xiàn)錯誤的,比如Object將實際類型為String,強轉(zhuǎn)成Integer。編譯期是不會提示錯誤的,而在運行時就會拋出異常,很明顯的安全隱患。
Java通過引入泛型機制,將上述的隱患提前到編譯期進行檢查,開發(fā)人員既可明確的知道實際類型,又可以通過編譯期的檢查提示錯誤,從而提升代碼的安全性和健壯性。
使用泛型前后的對比
拿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來演示一下未使用泛型會出現(xiàn)的問題。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list.add("zhuan2quan"); list.add("程序新視界");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String value = (String) 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value=" + value); }
上述代碼在編譯器并不會報任何錯誤,但當(dāng)執(zhí)行時會拋出如下異常:
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 java.lang.Integer cannot be cast to java.lang.String
那么,是否可以在編譯器就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在運行期拋出異常呢?泛型應(yīng)運而生。上述代碼通過泛型來寫之后,變成如下形式: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list.add("zhuan2quan"); list.add("程序新視界"); for (String value : list)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value); }
可以看出,代碼變得更加清爽簡單,而且list.add(1)這行代碼在IDE中直接會提示錯誤信息:
Required type: String Provided: int
提示錯誤信息便是泛型對向List中添加的數(shù)據(jù)產(chǎn)生了約束,只能是String類型。
泛型中通配符
在使用泛型時經(jīng)常會看到T、E、K、V這些通配符,它們代表著什么含義呢?
本質(zhì)上它們都是通配符,并沒有什么區(qū)別,換成A-Z之間的任何字母都可以。不過在開發(fā)者之間倒是有些不成文的約定:
T (type) 表示具體的一個java類型;
K V (key value) 分別代表java鍵值中的Key Value;
E (element) 代表Element;
為什么Java的泛型是假泛型
為了做到向下兼容,Java中的泛型僅僅是一個語法糖,并不是C++那樣的真泛型。
還是上面的例子,在直接向泛型為String的List中添加int類型會提示錯誤: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針對上述代碼,我們采用反射間接地調(diào)用add方法:
@Test public void test3()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Method add = list.getClass().getMethod("add", Object.class); add.invoke(list,"程序新視界");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get(1)); }
執(zhí)行上述代碼,我們發(fā)現(xiàn)程序并沒有拋出異常,正常打印出入:
[1, 程序新視界] 程序新視界
原本只能裝入Integer的List,成功裝入了一個String類型的值。由此可見,所謂的泛型確實是假泛型。
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字節(jié)碼來證明。拿上面使用了泛型的實例代碼,通過javap -c命令來看看字節(jié)碼:
Code: 0: new #2 // class java/util/ArrayList 3: dup 4: invokespecial #3 // Method java/util/ArrayList."<init>":()V 7: astore_1 8: aload_1 9: ldc #6 // String zhuan2quan 11: invokeinterface #5, 2 // InterfaceMethod java/util/List.add:(Ljava/lang/Object;)Z 16: pop 17: aload_1 18: ldc #7 // String 程序新視界 20: invokeinterface #5, 2 // InterfaceMethod java/util/List.add:(Ljava/lang/Object;)Z 25: pop 26: aload_1 27: invokeinterface #18, 1 // InterfaceMethod java/util/List.iterator:()Ljava/util/Iterator; 32: astore_2 33: aload_2 34: invokeinterface #19, 1 // InterfaceMethod java/util/Iterator.hasNext:()Z 39: ifeq 80
從字節(jié)碼中可以看出,List.add方法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Object。再次證明,Java的泛型僅僅在編譯期有效,在運行期則會被擦除,也就是說所有的泛型參數(shù)類型在編譯后都會被清除掉。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類型擦除。
因此,也可以說:泛型類型在邏輯上看以看成是多個不同的類型,實際上都是相同的基本類型。
泛型的定義與使用
泛型有三類,分別為:泛型類、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在學(xué)習(xí)這三種類型的泛型使用場景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泛型的聲明通常都是通過<>配合大寫字母來定義的,比如
泛型類
泛型類的語法形式:
class name<T1, T2, ..., Tn> { /* ... */ }
泛型類的聲明和非泛型類的聲明類似,只是在類名后面添加了類型參數(shù)聲明部分。由尖括號(<>)分隔的類型參數(shù)部分跟在類名后面。它指定類型參數(shù)(也稱為類型變量)T1,T2,...和 Tn。一般將泛型中的類名稱為原型,而將<>指定的參數(shù)稱為類型參數(shù)。
使用示例:
// T為任意標(biāo)識,比如用T、E、K、V等表示泛型 public class Foo<T> { // 泛化的成員變量,T的類型由外部指定 private T info; // 構(gòu)造方法類型為T,T的類型由外部指定 public Foo(T info){ this.info = info; } // 方法返回值類型為T,T的類型由外部指定 public T getInfo() { return inf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實例化泛型類時,必須指定T的具體類型,這里為String。 // 傳入的實參類型需與泛型的類型參數(shù)類型相同,這里為String。 Foo<String> foo = new Foo<>("程序新視界"); System.out.println(foo.getInfo()); } }
當(dāng)然,上述示例中在使用泛型類時也可以不指定實際類型,語法上支持,那么此時與未定義泛型一樣,不推薦這種方式。
Foo foo11 = new Foo(1);
比如上述寫法,也是可行的,但時區(qū)了定義泛型的意義了。
泛型接口
泛型接口的聲明與泛型類一致,泛型接口語法形式:
public interface Context<T> { T getContext(); }
泛型接口有兩種實現(xiàn)方式:子類明確聲明泛型類型和子類不明確聲明泛型類型。
先看子類明確聲明泛型類型的示例:
// 實現(xiàn)泛型接口時已傳入實參類型,則所有使用泛型的地方都要替換成傳入的實參類型 public class TomcatContext implements Context<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Context() { return "Tomcat"; } }
子類不明確聲明泛型類型:
// 未傳入泛型實參時,與泛型類的定義相同,在聲明類的時候,需將泛型的聲明也一起加到類中 public class SpringContext<T> implements Context<T>{ @Override public T getContext() { return null; } }
當(dāng)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把定義為泛型的類像前面講的一樣當(dāng)做普通類使用。
上面的示例中泛型參數(shù)都是一個,當(dāng)然也可以指定兩個或多個:
public interface GenericInterfaceSeveralTypes< T, R > { R performAction( final T action ); }
多個泛型參數(shù)可以用逗號(,)進行分割。
泛型方法
泛型類是在實例化類時指明泛型的具體類型;泛型方法是在調(diào)用方法時指明泛型的具體類型。泛型方法可以是普通方法、靜態(tài)方法、抽象方法、final修飾的方法以及構(gòu)造方法。
泛型方法語法形式如下:
public <T> T func(T obj) {}
尖括號內(nèi)為類型參數(shù)列表,位于方法返回值T或void關(guān)鍵字之前。尖括號內(nèi)定義的T,可以用在方法的任何地方,比如參數(shù)、方法內(nèi)和返回值。
protected abstract<T, R> R performAction( final T action ); static<T, R> R performActionOn( final Collection< T > action ) { final R result = ...; // Implementation here return result; }
上述實例中可以看出泛型方法同樣可以定義多個泛型類型。
再看一個示例代碼:
public class GenericsMethodDemo1 { //1、public與返回值中間<T>,聲明此方法的泛型類型。 //2、只有聲明了<T>的方法才是泛型方法,泛型類中的使用了泛型的成員方法并不是泛型方法。 //3、<T>表明該方法將使用泛型類型T,此時才可以在方法中使用泛型類型T。 //4、T可以為任意標(biāo)識,如T、E、K、V等。 public static <T> T printClass(T obj) { System.out.println(obj); return obj;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ntClass("abc"); printClass(123); } }
需要注意的是,泛型方法與類是否是泛型無關(guān)。另外,靜態(tài)方法無法訪問類上定義的泛型;如果靜態(tài)方法操作的引用數(shù)據(jù)類型不確定的時候,必須要將泛型定義在方法上。
上述示例中如果GenericsMethodDemo1定義為GenericsMethodDemo1
泛型方法與普通方法區(qū)別
下面,我們對比一下泛型方法和非泛型方法的區(qū)別:
// 方法一 public T getKey(){ return key; } // 方法二 public <T> T showKeyName(T t){ return t; }
其中方法一雖然使用了T這個泛型聲明,但它用的是泛型類中定義的變量,因此這個方法并不是泛型方法。而像方法二中通過兩個尖括號聲明了T,這個才是真正的泛型方法。
對于方法二,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類中也聲明了T,那么該方法參數(shù)的T指的只是此方法的T,而并不是類的T。
泛型方法與可變參數(shù)
@SafeVarargs public final <T> void print(T... args){ for(T t : args){ System.out.println("t=" + 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enericDemo2 demo2 = new GenericDemo2(); demo2.print("abc",123); }
print方法打印出可變參數(shù)args中的結(jié)果,而且可變參數(shù)可以傳遞不同的具體類型。
打印結(jié)果:
t=abc t=123
關(guān)于泛型方法總結(jié)一下就是:如果能使用泛型方法盡量使用泛型方法,這樣能將泛型所需到最需要的范圍內(nèi)。如果使用泛型類,則整個類都進行了泛化處理。
泛型通配符
類型通配符一般是使用?代替具體的類型實參(此處是類型實參,而不是類型形參)。當(dāng)操作類型時不需要使用類型的具體功能時,只使用Object類中的功能,那么可以用?通配符來表未知類型。例如List在邏輯上是List
/** * 在使用List<Number>作為形參的方法中,不能使用List<Ingeter>的實例傳入, * 也就是說不能把List<Integer>看作為List<Number>的子類; */ public static void getNumberData(List<Number>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 * 在使用List<String>作為形參的方法中,不能使用List<Number>的實例傳入; */ public static void getStringData(List<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 * 使用類型通配符可以表示同時是List<Integer>和List<Number>、List<String>的引用類型。 * 類型通配符一般是使用?代替具體的類型實參,注意此處是類型實參; * 和Number、String、Integer一樣都是一種實際的類型,可以把?看成所有類型的父類。 */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List<?>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上述三個方法中,getNumberData只能傳遞List
上述這種類型的通配符也稱作無界通配符,有兩種應(yīng)用場景:
可以使用Object類中提供的功能來實現(xiàn)的方法。
使用不依賴于類型參數(shù)的泛型類中的方法。
在getData中使用了?作為通配符,但在某些場景下,需要對泛型類型實參進行上下邊界的限制。如:類型實參只準傳入某種類型的父類或某種類型的子類。
/** * 類型通配符上限通過形如List來定義,如此定義就是通配符泛型值接受Number及其下層子類類型。 */ public static void getUperNumber(List<? extends Number>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通過extends限制了通配符的上邊界,也就是只接受Number及其子類類型。接口的實現(xiàn)和類的集成都可以通過extends來表示。
而這里的Number也可以替換為T,表示該通配符所代表的類型是T類型的子類。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List<? extends T>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與上界通配符示對照也有下界通配符: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List<? super Integer>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下界通配符表示該通配符所代表的類型是T類型的父類。
泛型的限制
原始類型(比如:int,long,byte等)無法用于泛型,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它們的包裝類(比如:Integer, Long, Byte等)來替代。
final List< Long > longs = new ArrayList<>(); final Set< Integer > integers = new HashSet<>();
當(dāng)然,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自動拆箱和自動裝箱的操作:
final List< Long > longs = new ArrayList<>(); longs.add( 0L ); // 'long' 包裝為 'Long' long value = longs.get( 0 ); // 'Long'解包'long'
泛型的類型推斷
當(dāng)引入泛型之后,每處用到泛型的地方都需要開發(fā)人員加入對應(yīng)的泛型類型,比如:
final Map<String, Collection<String>> map = new HashMap<String, Collection<String>>(); for(final Map.Entry< String, Collection<String> > entry: map.entrySet()) { }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Java7中引入了運算符<>,編譯器可以推斷出該運算符所代表的原始類型。
因此,Java7及以后,泛型對象的創(chuàng)建變?yōu)槿缦滦问剑?/p>
final Map< String, Collection<String>> map = new HashMap<>();
到此,關(guān)于“什么是Java的泛型”的學(xué)習(xí)就結(jié)束了,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的疑惑。理論與實踐的搭配能更好的幫助大家學(xué)習(xí),快去試試吧!若想繼續(xù)學(xué)習(xí)更多相關(guān)知識,請繼續(xù)關(guān)注億速云網(wǎng)站,小編會繼續(xù)努力為大家?guī)砀鄬嵱玫奈恼拢?/p>
免責(zé)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