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基于 Kubernetes如何實現(xiàn)滾動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質(zhì)量較高,因此小編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軟件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為了保持競爭力,需要盡快推出新的軟件版本,而不會中斷活躍用戶訪問,影響用戶體驗。越來越多企業(yè)已將其應用遷移到 Kubernetes。
在 Kubernetes 中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發(fā)布應用,所以為了讓應用在升級期間依然平穩(wěn)提供服務,選擇一個正確的發(fā)布策略就非常重要了,小編將講解如何在 Kubernetes 使用滾動更新的方式更新鏡像。
策略定義為 RollingUpdate 的 Deployment。滾動更新通過逐個替換實例來逐步部署新版本的應用,直到所有實例都被替換完成為止,會有新版舊版同時存在的情況。
spec: replicas: 4 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rollingUpdate: maxSurge: 0 # 決定了配置中期望的副本數(shù)之外,最多允許超出的 pod 實例的數(shù)量 maxUnavailable: %25 # 決定了在滾動升級期間,相對于期望副本數(shù)能夠允許有多少 pod 實例處于不可用狀態(tài)
上述更新策略執(zhí)行結果如下圖所示
image
bebullish/demo:v1 bebullish/demo:v2
deployment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demo-dp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demo replicas: 3 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rollingUpdate: maxSurge: 25% maxUnavailable: 25%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demo spec: containers: - name: demo image: bebullish/demo:v1 ports: - containerPort: 8080
service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demo-service spec: selector: app: demo type: LoadBalancer ports: - port: 80 targetPort: 8080 protocol: TCP
將上述 deployment
以及 service
保存為 yaml 文件,使用 kubectl apply -f
命令創(chuàng)建 yaml 資源,等待創(chuàng)建成功后,使用 kubectl get svc
獲取 EXTERNAL-IP。
如果使用瀏覽器測試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每次調(diào)用都會返回同一個 pod 的名字,那是因為瀏覽器發(fā)出的請求包含 keepAlive,所以需要使用 curl 來保證每次發(fā)出的請求都是重新創(chuàng)建的。
curl -X GET http://${EXTERNAL-IP}
升級之前先執(zhí)行命令,以便查看鏡像更新過程
while true; do curl -X GET http://${EXTERNAL-IP} ; done
更新鏡像
kubectl set image deployment demo-dp demo=bebullish/demo:v2
首先可以發(fā)現(xiàn)在更新過程中,程序保持一直可用的狀態(tài),在出現(xiàn)了 v2 版本之后,還會出現(xiàn) v1 版本的日志,說明在這個期間 v1 和 v2 版本是同時存在的,等到 v2 版本的 pod 全部處于就緒狀態(tài)之后,可以看到所有的請求就都是 v2 版本的了。
使用 docker 官方鏡像需要以 docker.io
開頭
deployment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demo-dp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demo replicas: 3 strategy: type: RollingUpdate rollingUpdate: maxSurge: 25% maxUnavailable: 25%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demo spec: containers: - name: demo image: docker.io/bebullish/demo ports: - containerPort: 8080 readinessProbe: httpGet: path: / port: 8080 initialDelaySeconds: 30 # 延遲 30 秒檢測,以便更好的觀察更新過程 periodSeconds: 5 livenessProbe: httpGet: path: / port: 8080 initialDelaySeconds: 30 # 延遲 30 秒檢測,以便更好的觀察更新過程 periodSeconds: 5 terminationGracePeriodSeconds: 1 # 處于 Terminating 狀態(tài)多久后,強制殺死 pod
階段中選擇 部署(Manifest)
,輸入上述 yaml 文件(主要增加了就緒探針和存活探針),這里需要把鏡像的版本刪除掉,在需要綁定的制品選擇之前配置的制品。這樣配置之后,每次執(zhí)行的時候版本是動態(tài)傳入的。
選擇應用和部署流程,輸入版本 v1。
等待一小段時間后,就可以在部署控制臺中看到發(fā)布的資源了。
再次執(zhí)行發(fā)布,版本輸入 v2。
可以看到此時 v2 版本的 pod 有一個正在啟動,而 v1 版本的 pod 全部處于就緒狀態(tài)。
v2 版本的 pod 有一個已經(jīng)就緒,同時正在啟動另一個新的 pod,與此同時 v1 版本的有一個 pod 已經(jīng)關機了,而另外兩個 pod 仍處于就緒狀態(tài)。
v2 版本的 pod 有兩個已經(jīng)就緒,同時正在啟動最后一個新的 pod,與此同時 v1 版本的有兩個 pod 已經(jīng)關機了,而另外一個 pod 仍處于就緒狀態(tài)。
v2 版本的 pod 已經(jīng)全部處于就緒狀態(tài)了,同時 v1 版本的 pod 已經(jīng)全部關機,至此,一次滾動更新結束。
使用 Kubernetes 原生方式實現(xiàn)滾動更新更加簡單方便,但也容易出錯(人工),推薦使用 coding.net 提供的 CD 功能,配置一次,永久使用。不僅可以直觀的觀察到 pod 更新過程,還提供了非常豐富的 CD 功能。
關于基于 Kubernetes如何實現(xiàn)滾動發(fā)布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nèi)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