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本篇內(nèi)容介紹了“Docker入門操作方法是什么”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境,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學習一下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吧!希望大家仔細閱讀,能夠學有所成!
Docker是一種OS虛擬化技術,是一個開源的應用容器引擎。它可以讓開發(fā)者將應用打包到一個可移植的容器中,并且該容器可以運行在幾乎所有l(wèi)inux系統(tǒng)中(Windows10目前也原生支持,Win10前需要內(nèi)置虛擬機),正所謂“一次打包,到處運行”。
Docker容器的運行是完全的沙箱機制,相互之間不會有任何關聯(lián)(除非自己串聯(lián)集群)。網(wǎng)絡、存儲、進程等資源,不僅對于不同的容器是相互隔離,對于宿主機和容器直接也是隔離的,除非你手動映射暴露端口或者掛載存儲卷。
很多人不理解,Docker和虛擬機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從這兩張結構圖來看,Docker比虛擬機少了一層虛擬機操作系統(tǒng),Docker的應用直接Docker引擎上運行。由于虛擬機需要一層操作系統(tǒng),所以會導致虛擬機的體積非常大,通常在幾G到十幾G之間。并且通常一個虛擬機上,不只一個應用,因此對于整體的虛擬集群管理并不太友好,比較難做到靈活分配。而一個Docker鏡像的體積大約在幾十M到幾百M之間,一般一個鏡像只打包一個應用,由多個鏡像組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并且鏡像易于復制,可以跨平臺運行,這樣可以使項目的部署管理有更好的靈活性。所以Docker無論從資源消耗上、管理上、使用上都在虛擬機之上,因此我們又有何理由不使用這樣的容器化技術呢?
對于容器化技術的學習,可謂是深如海。從基本的鏡像、容器操作,到鏡像的打包、容器的部署,再到企業(yè)生產(chǎn)級的容器集群管理技術(Docker官方的Swarm、Google的Kubernetes),如此多的內(nèi)容,并不是所有人技術人員都能一朝學會。不過除了生產(chǎn)級別的集群管理技術有難度意外,其他內(nèi)容從學習使用的角度來說,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況且K8s這種東西,對于普通開發(fā)來說也是很少能接觸到。
說到這里,可能還有很多人覺得這個是公司層面、運維層面的操作,不是很了解Docker對于普通開發(fā)來說,意味著什么,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多辦公環(huán)境,一鍵部署。假如你在公司一套開發(fā)環(huán)境,在家一套開發(fā)環(huán)境,當你公司的開發(fā)環(huán)境變更時,在家的環(huán)境就要跟著變,如果是使用Docker,將一些依賴型的應用,如Redis、ZK、Mysql等邊緣服務都打包在docker里面。無論你在哪里改變了內(nèi)容,只要在運行時更新下鏡像,就可以按照***的內(nèi)容去執(zhí)行了,不需要一個手動去安裝,適配。
聯(lián)調(diào)測試,無需依賴他人。當后端完成對外的接口后,將后端應用打包進docker,這樣無論是前端、測試,在何地何時都可以自己把容器啟動起來進行聯(lián)調(diào)測試,而不需要自己手動一步步地搭建這個后端環(huán)境。
...
下面就來一步步講解下,普通開發(fā)所需要的Docker知識。
學習Docker首先要了解下幾個基礎概念:
宿主機,Host,運行Docker所在的物理機,是Docker運行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
鏡像,Image,相當于一個程序模板,通過這個模板可以生成很多個相似的容器??梢岳斫鉃镴ava中的類,它本身不具備執(zhí)行運行的能力,是一個對象抽象的模板。每個鏡像可以有多個版本,用tag來區(qū)分。鏡像可以通過Dockerfile來構建。
容器,Container,Docker運行的最小單位對象。它是通過鏡像實例化出來的一個可運行對象。容器的修改,可以提交反作用于鏡像,更新這個容器的模板。
倉庫,Repository,用于存儲管理鏡像的倉庫,類似于git管理代碼的倉庫一樣,可以管理多版本的鏡像。
鏡像、容器、倉庫的關系如下:
了解完Docker的基本概念,我們開始來開始學習下入門操作。此處省略所有的Docker安裝過程,自己去官網(wǎng)下載就行了,基本是傻瓜式安裝。
拉取鏡像
通過docker pull ${image_uri}:${image_tag}命令,可以從遠程倉庫(默認是Docker Hub)中拉取所需要的鏡像。
在Docker Hub的網(wǎng)站上可以搜索下自己需要的鏡像以及版本。例如Ubuntu,上面提供了幾個版本。
我們拉一下16.04版本的ubuntu鏡像。然后通過docker images命令,查看保存在本地鏡像,發(fā)現(xiàn)多了一個ubuntu的鏡像。
容器創(chuàng)建、啟動、停止、登入
有了鏡像以后,就可以通過docker run -it ${image_id}創(chuàng)建啟動一個容器了。
image_id是鏡像的id,通過docker images能查看到,也可以是鏡像名(REPOSITORY:TAG)。
-it可以讓你在啟動后,連上容器的終端。連上終端后,就可以在里面隨意操作容器里面的內(nèi)容了。
exit退出容器后,容器就會自動停止了。但是這個容器依然還存在,只是”關機“了。(可以通過ctrl+p,ctrl+q,退出容器登入,而不關閉容器)
通過docker ps -a可以看到我們的容器已經(jīng)Exited了。
通過docker start ${container_id},我們把這個容器再次啟動。通過docker ps(加上*-a包含顯示未啟動的容器),可以看到容器的狀態(tài)為UP*。
同理,我們可以通過docker stop ${container_id}來停止容器,
在用docker start命令的時候,如果不加上*-a*參數(shù),默認不會連接上容器的。不過我們可以在start后,通過docker attach ${container_id}來登入容器。
通過以上的基本操作,你基本可以利用docker當作一個虛擬機來使用了。如果想把容器和虛擬機的網(wǎng)絡、存儲打通,可以網(wǎng)上搜下了解下網(wǎng)絡與卷掛載等容器設置。
更新鏡像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pull下來的僅僅是一個ubuntu的原始鏡像,并沒有過多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在這個鏡像的容器里面,安裝一個jdk。
這樣我們的容器里面就有一個jdk了,但是如果我們再用這個ubuntu原始鏡像再創(chuàng)建一個容器,它是不會用這個jdk的。所以我們就需要把這個容器的內(nèi)容,提交到鏡像當中。通過docker commit ${container_id} ${repository}:${tag},在本地將容器內(nèi)容提交到鏡像當中。然后就可以擁有一個帶jdk的ubuntu鏡像了。
后面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鏡像,生成帶jdk的容器了。以上的更新僅限于在本地的鏡像,如果想把容器推送到云端就需要用docker push命令。前提是你已經(jīng)登錄了倉庫擁有權限。
鏡像倉庫
上面提到,默認情況下,倉庫是用Docker Hub。我們pull 和push都是在Docker hub上操作,但是如果鏡像是內(nèi)部私有使用的話,沒有必要去使用Docker Hub,一個是網(wǎng)絡慢,另一個是私有安全性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法,一個是自己搭建私有服務,另一個是用云服務的鏡像管理平臺(如阿里云的“容器鏡像服務”)。前者對于一般開發(fā)者來說并沒有必要,而且還要搞認證的,比較麻煩,這里不細說。下面介紹下如何用阿里云服務作為自己的私有倉庫。
利用docker login,先對阿里云的服務進行登錄。
然后對上面的jdk鏡像打tag(其實也是改倉庫源的過程)。
***把鏡像推送到阿里云就行了。
推送后,就能在阿里云的倉庫上看到這個鏡像。
通過搭建私有倉庫,我們就可以完全拋開宿主機的環(huán)境,構建好一個鏡像,就可以到處運行了。
從上面介紹,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如何從拉取一個鏡像、修改容器內(nèi)容、提交鏡像去構建一個我們所需要的鏡像。但通過這些操作去構建一個鏡像,一個是太繁瑣,另一個問題是不清晰,沒辦法直觀的了解鏡像的構成。
Dockerfile就可以很好的解決該問題。它可以通過編寫一個構建過程,來一站式構建鏡像。下面同樣以ubuntu為基礎鏡像,安裝jdk構建一個新鏡像為例,看看Dockerfile是怎么寫的。
然后執(zhí)行docker build -t registry.cn-shenzhen.aliyuncs.com/zackku/jdk2:1.0 .就能把鏡像構建出來了。
Dockerfile高級技巧
上面是Dockerfile的基本使用,但實際情況下我們并不像(或者說不僅是)上面描述那樣去構建鏡像。下面介紹兩個常用的使用原則。
分層構建。其實Docker的鏡像是分層結構的,看回之前推送到遠端倉庫的例子。
紅框里面就是鏡像一層層的提交,如果這層已經(jīng)本地構建過了,下次不需要構建了,同理如果遠端已經(jīng)有這層了,也不需要推送這層。而且這種分層是可以在不同鏡像間共享的,例如不同的Java項目都是依賴于JDK的運行環(huán)境,那么它們就可以共用JDK這層鏡像內(nèi)容。所以,基于這樣的特性,我們就應該要分層去構建鏡像,抽象鏡像共同點。具體操作的話,我們大致可以去分兩次構建鏡像,先構建一個base鏡像,用于不同鏡像的底層,例如Java項目的所有基礎運行環(huán)境,然后再通過base鏡像,構建develop表層的應用鏡像。相當于把應用程序打包丟到develop層里面。并且這層要告訴Docker是怎么運行程序的。
Dubbo、Redis、Netty、zookeeper、Spring cloud、分布式、高并發(fā)等架構技術
盡量構建小的base層。鏡像的體積也是在使用Docker的時候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如果鏡像的體積過大,在更新鏡像,拉取鏡像的時候效率會低。尤其在剛剛所說的base層里面,如果base層做得太大太臃腫,里面程序過多,不僅僅體積大,還會讓CPU、網(wǎng)絡等資源消耗過大。其實我們在用Docker的時候,一般是一個容器只包含一個程序項目,關于這個程序的監(jiān)控、健康等內(nèi)容,在容器外通過k8s等集群管理去做,所以容器本身只需要保證自己的程序能夠運行起來就行了。
至于上面我用ubuntu作為基礎的操作系統(tǒng)是比較多余的,這里推薦只用apline操作系統(tǒng)作為程序的***層鏡像,它是一款輕型的Linux發(fā)行版,系統(tǒng)體積與運行時的資源消耗都相當?shù)?,十分適合用于Docker容器?;赼pline的操作系統(tǒng),我們在上面添加自己所需要的環(huán)境,例如安裝一個Tomcat、JDK等,從而構建一個base的鏡像。
上所說的base鏡像,其實不太需要自己的寫一層Dockfile,docker官方就直接提供了各種語言、環(huán)境的基礎鏡像,在github的docker-library里面。如果再有自己的團隊的運行環(huán)境的要求,可以在這個Dockerfile基礎上去添加修改即可,或者再抽象多一層。
至于Dockfile怎么寫,語法是什么,網(wǎng)上有大把詳細的說明,由于篇幅問題,不在這里展開。
前面已經(jīng)介紹完一個單獨的容器是如何構建與啟動的了,但我們的項目往往不是只有一個容器的,把所有程序打包在一個容器不是正確的做法。所以我們怎么去管理啟動這么多的容器,是一個必修的課題。在企業(yè)級的層面,有K8S,Swarm這種容器編排的管理工具,但稍微比較復雜,個人使用的話也沒有太大必要。
這里推薦用Docker官方的docker-compose,它可以把所有的容器編排方式寫在一個文件里,然后通過docker-compose up命令,就可以把一套的容器按照你的編排全部啟動起來。
在這個例子的services包含每個容器的配置,其中的redis、mongodb用的是默認的鏡像、默認的配置,myproject是我們自己的項目。通過這樣的編排,我們就能讓我們的項目連上redis和mongodb。***通過docker-compose up就會自動拉取鏡像,按照編排跑起來了。
“Docker入門操作方法是什么”的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想了解更多行業(yè)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億速云網(wǎng)站,小編將為大家輸出更多高質(zhì)量的實用文章!
免責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