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Dockerfile是一個包含用于組合映像的命令的文本文檔??梢允褂迷诿钚兄姓{(diào)用任何命令。 Docker通過讀取Dockerfile中的指令自動生成映像。
Dockerfile由一行行命令語句組成,并且支持以#開頭的注釋行。
一般Dockerfile分為四部分:基礎鏡像信息、維護者信息、鏡像操作指令和容器啟動時執(zhí)行指令。如下:
# This dockerfile uses the ubuntu image
# VERSION 2 - EDITION 1
# Author: Ray
# Command format: Instruction [arguments / command] ..
# Maintainer: docker_user <docker_user at email.com> (@docker_user)
MAINTAINER Ray 916551518@qq.com
# Commands to update the image
RUN echo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raring main universe" >> /etc/apt/sources.list
RUN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y nginx
RUN echo "\ndaemon off;" >> /etc/nginx/nginx.conf
# Commands when creating a new container
CMD /usr/sbin/nginx
其中,一開始必須指明所基于的鏡像,接下來推薦說明維護者信息,再接下來就是鏡像操作的指令,如RUN、COPY等。每運行一條指令,就會為鏡像添加新的一層并提交,注:一個鏡像最多不允許超過127層。最后時CMD指令,是指定運行容器時的操作指令。
格式為:FROM <image>或者 FROM <image>:<tag>。
第一條指令必須為FROM指令,如果在同一個dockerfile中創(chuàng)建多個鏡像時,可以使用多個FROM指令(每個鏡像一次,但是一般不會這么做)。
格式為:MAINTAINER <name> <email>。用來指定維護者信息。
格式為:RUN <command> 或者RUN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
前者將在 shell 終端中運行命令,即 /bin/sh -c;后者則使用 exec 執(zhí)行。指定使用其它終端可以通過第二種方式實現(xiàn),例如 RUN ["/bin/bash", "-c", "echo hello"]。
每條 RUN 指令將在當前鏡像基礎上執(zhí)行指定命令,并提交為新的鏡像。當命令較長時可以使用 \ 來換行。(注:如果覺得鏡像的層數(shù)可能過多,可以一個RUN指令后面接多條指令,中間使用&&進行拼接即可)。
格式為:格式為 COPY <src> <dest>。
作用:復制本地的<src> (源文件/目錄必須要與Dockerfile在相同的目錄中)到容器中的<dest>。
當使用本地目錄為源目錄時,推薦使用COPY。
使用COPY時,所指定的源文件/目錄,也可以是其他鏡像中的文件,格式如下:
COPY --from=nginx:latest /etc/nginx/nginx.conf /nginx.conf
格式為:ADD <src> <dest>。它和COPY很相似,同樣需要源文件和Dockerfile位于相同目錄中,或者是一個URL。它比COPY更為人性化些。
該命令將復制指定的 <src> 到容器中的 <dest>。 其中 <src> 可以是Dockerfile所在目錄的一個相對路徑;也可以是一個 URL(自動下載URL所對應的文件);還可以是一個 tar 文件(自動解壓為目錄)。
在使用該指令的時候還可以加上 --chown=<user>:<group> 選項來改變文件的所屬用戶及所屬組。
ADD --chown=55:mygroup files* /mydir/
ADD --chown=bin files* /mydir/
ADD --chown=1 files* /mydir/
ADD 指令會令鏡像構建緩存失效,從而可能會令鏡像構建變得比較緩慢。
但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我們真的是希望復制個壓縮文件進去,而不解壓縮,這時就不可以使用 ADD 命令了。
因此在 COPY 和 ADD 指令中選擇的時候,可以遵循這樣的原則,所有的文件復制均使用 COPY 指令,僅在需要自動解壓縮的場合使用 ADD。
格式為 ENV <key> <value>。 指定一個環(huán)境變量,會被后續(xù) RUN 指令使用,并在容器運行時保持。
舉個栗子:
[root@master nginx]# cat Dockerfile
# test
FROM nginx:latest
MAINTAINER Ray <916551517@qq.com>
ENV var1 hello world
ENV var2 test
RUN echo ${var1},${var2} > /test.txt
#最終此鏡像運行的容器中test.txt文件內(nèi)容如下:
root@262f47a7682a:/# cat test.txt
hello world,test
#并且定義的變量存在該容器的環(huán)境變量中:
root@262f47a7682a:/# echo $var1
hello world
root@262f47a7682a:/# echo $var2
test
格式:ARG <參數(shù)名>[=<默認值>]
構建參數(shù)和 ENV 的效果一樣,都是設置環(huán)境變量。所不同的是,ARG 所設置的構建環(huán)境的環(huán)境變量,在將來容器運行時是不會存在這些環(huán)境變量的。但是不要因此就使用 ARG 保存密碼之類的信息,因為 docker history 還是可以看到所有值的。
Dockerfile 中的 ARG 指令是定義參數(shù)名稱,以及定義其默認值。該默認值可以在構建命令 docker build 中用 --build-arg <參數(shù)名>=<值> 來覆蓋。
在 1.13 之前的版本,要求 --build-arg 中的參數(shù)名,必須在 Dockerfile 中用 ARG 定義過了,換句話說,就是 --build-arg 指定的參數(shù),必須在 Dockerfile 中使用了。如果對應參數(shù)沒有被使用,則會報錯退出構建。從 1.13 開始,這種嚴格的限制被放開,不再報錯退出,而是顯示警告信息,并繼續(xù)構建。這對于使用 CI 系統(tǒng),用同樣的構建流程構建不同的 Dockerfile 的時候比較有幫助,避免構建命令必須根據(jù)每個 Dockerfile 的內(nèi)容修改。
格式為:EXPOSE <port> [<port>...]。
該指令的作用是告訴docker服務端容器暴露的端口號,供互聯(lián)系統(tǒng)使用,在啟動容器時需要通過-P,docker主機會自動分配一個端口轉(zhuǎn)發(fā)到指定的端口。
它支持以下三種格式:
- CMD ["executable","param1","param2"] 使用 exec 執(zhí)行,推薦方式;
- CMD command param1 param2 在 /bin/sh 中執(zhí)行,提供給需要交互的應用;
- CMD ["param1","param2"] 提供給 ENTRYPOINT 的默認參數(shù);
作用是指定啟動容器時執(zhí)行的命令,每個dockerfile只有一條CMD命令,如果指定了多條,那么前面的會被覆蓋,只有最后一條指令生效。
如果用戶啟動容器時指定了運行的命令,則會覆蓋掉CMD指定的命令。
如下:
[root@master nginx]# cat Dockerfile #dockerfile內(nèi)容如下
# test
FROM nginx:latest
CMD echo hello world
CMD echo hello
[root@master nginx]# docker run -t ljz:v2 #只有最后一條CMD指令生效
hello
[root@master nginx]# docker run -t ljz:v2 echo 123456
#啟動容器時又指定了其他指令,則會覆蓋掉dockerfile中的所有指令
123456
一般我將CMD和ENTRYPOINT結合使用。也就是上面的第三種格式。
它支持下面兩種格式:
- ENTRYPOINT ["executable", "param1", "param2"];
- ENTRYPOINT command param1 param2(shell中執(zhí)行)。
配置容器啟動后執(zhí)行的命令,并且不可被docker run提供的參數(shù)覆蓋。
每個dockerfile中只能有一個ENTRYPOINT ,當指定多個時,只有最后一個起效。
使用舉例:
[root@master nginx]# cat Dockerfile #dokerfile文件如下
# test
FROM nginx:latest
ENTRYPOINT echo hello world
ENTRYPOINT echo hello
[root@master nginx]# docker run -t ljz:v3 #運行此鏡像
hello
[root@master nginx]# docker run -t ljz:v3 echo 123456 #運行時指定的命令也不會被執(zhí)行
hello
#但是可以通過“--entrypoint”指令將鏡像中的ENTRYPOINT指令覆蓋,只能是命令字
[root@master nginx]# docker run --entrypoint hostname -t ljz:v3
afb421b81a7d
在某種情況下,ENTRYPOINT和CMD組合使用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組合使用ENTRYPOINT和CMD, ENTRYPOINT指定默認的運行命令, CMD指定默認的運行參數(shù)。
舉個栗子:
[root@master nginx]# cat Dockerfile #Dockerfile文件如下
# test
FROM centos:7
ENTRYPOINT ["/bin/ping","-c","3"]
CMD ["localhost"]
[root@master nginx]# docker run -t ljz:v4 #運行容器
PING localhost (127.0.0.1)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localhost (127.0.0.1): icmp_seq=1 ttl=64 time=0.028 ms
64 bytes from localhost (127.0.0.1): icmp_seq=2 ttl=64 time=0.072 ms
64 bytes from localhost (127.0.0.1): icmp_seq=3 ttl=64 time=0.074 ms
查看容器最后一條執(zhí)行的命令如下:
上面執(zhí)行的命令是ENTRYPOINT和CMD指令拼接而成. ENTRYPOINT和CMD同時存在時, docker把CMD的命令拼接到ENTRYPOINT命令之后, 拼接后的命令才是最終執(zhí)行的命令. 但是由于上文說docker run命令行執(zhí)行時, 可以覆蓋CMD指令的值. 如果你希望這個docker鏡像啟動后不是ping localhost, 而是ping其他服務器,, 可以這樣執(zhí)行docker run:
下表列出了如果把Shell表示法和Exec表示法混合, 最終得到的命令行, 可以看到如果有Shell表示法存在, 很難得到正確的效果:
Dockerfile Command
ENTRYPOINT /bin/ping -c 3
CMD localhost
#拼接后的指令如下:
/bin/sh -c '/bin/ping -c 3' /bin/sh -c localhost
ENTRYPOINT ["/bin/ping","-c","3"]
CMD localhost
#拼接后的指令如下:
/bin/ping -c 3 /bin/sh -c localhost
ENTRYPOINT /bin/ping -c 3
CMD ["localhost"]"
#拼接后的指令如下:
/bin/sh -c '/bin/ping -c 3' localhost
ENTRYPOINT ["/bin/ping","-c","3"]
CMD ["localhost"]
#拼接后的指令如下:
/bin/ping -c 3 localhost
從上面看出, 只有ENTRYPOINT和CMD都用Exec表示法, 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容器運行時應該盡量保持容器存儲層不發(fā)生寫操作,對于數(shù)據(jù)庫類需要保存動態(tài)數(shù)據(jù)的應用,其數(shù)據(jù)庫文件應該保存于卷(volume)中,為了防止運行時用戶忘記將動態(tài)文件所保存目錄掛載為卷,在 Dockerfile 中,可以事先指定某些目錄掛載為匿名卷,這樣在運行時如果用戶不指定掛載,其應用也可以正常運行,不會向容器存儲層寫入大量數(shù)據(jù)。
指令格式為:VOLUME ["/data"]。
作用:/data 目錄就會在運行時自動掛載為匿名卷,任何向 /data 中寫入的信息都不會記錄進容器存儲層,從而保證了容器存儲層的無狀態(tài)化。當然,運行時可以覆蓋這個掛載設置。比如:
docker run -d -v mydata:/data xxxx
在這行命令中,就使用了 mydata 這個命名卷掛載到了 /data 這個位置,替代了 Dockerfile 中定義的匿名卷的掛載配置。
這種方式是docker manager volumes數(shù)據(jù)持久化方式,不支持Bind mount掛載方式(也就是不支持指定本地的目錄)。
在基于鏡像運行容器后,可以通過命令“docker inspect container_name”查看容器的詳細信息,在返回的結果中,查看MOUNT字段可以看到容器內(nèi)對應的本地目錄位置,如下:
[root@master volumes]# docker inspect web02
返回的結果如下:
命令格式為:USER <用戶名>[:<用戶組>]。
指定運行容器時的用戶名或 UID,后續(xù)的 RUN 也會使用指定用戶。
USER 指令和 WORKDIR 相似,都是改變環(huán)境狀態(tài)并影響以后的層。WORKDIR 是改變工作目錄,USER 則是改變之后層的執(zhí)行 RUN, CMD 以及 ENTRYPOINT 這類命令的身份。
當然,和 WORKDIR 一樣,USER 只是幫助你切換到指定用戶而已,這個用戶必須是事先建立好的,否則無法切換。
RUN groupadd -r redis && useradd -r -g redis redis
USER redis
RUN [ "redis-server" ]
如果以 root 執(zhí)行的腳本,在執(zhí)行期間希望改變身份,比如希望以某個已經(jīng)建立好的用戶來運行某個服務進程,不要使用 su 或者 sudo,這些都需要比較麻煩的配置,而且在 TTY 缺失的環(huán)境下經(jīng)常出錯。建議使用 gosu。
# 建立 redis 用戶,并使用 gosu 換另一個用戶執(zhí)行命令
RUN groupadd -r redis && useradd -r -g redis redis
# 下載 gosu
RUN wget -O /usr/local/bin/gosu "https://github.com/tianon/gosu/releases/download/1.7/gosu-amd64" \
&& chmod +x /usr/local/bin/gosu \
&& gosu nobody true
# 設置 CMD,并以另外的用戶執(zhí)行
CMD [ "exec", "gosu", "redis", "redis-server" ]
格式為:WORKDIR /path/to/workdir。
為后續(xù)的 RUN、CMD、ENTRYPOINT 指令配置工作目錄。
可以使用多個 WORKDIR 指令,后續(xù)命令如果參數(shù)是相對路徑,則會基于之前命令指定的路徑。例如
WORKDIR /a
WORKDIR b
WORKDIR c
RUN pwd
則最終路徑為 /a/b/c。
格式為:ONBUILD [INSTRUCTION]。
配置當所創(chuàng)建的鏡像作為其它新創(chuàng)建鏡像的基礎鏡像時,所執(zhí)行的操作指令。
例如,Dockerfile 使用如下的內(nèi)容創(chuàng)建了鏡像 image-A。
[...]
ONBUILD ADD . /app/src
ONBUILD RUN /usr/local/bin/python-build --dir /app/src
[...]
如果基于 image-A 創(chuàng)建新的鏡像時,新的Dockerfile中使用 FROM image-A指定基礎鏡像時,會自動執(zhí)行ONBUILD 指令內(nèi)容,等價于在后面添加了兩條指令。
FROM image-A
#Automatically run the following
ADD . /app/src
RUN /usr/local/bin/python-build --dir /app/src
使用 ONBUILD 指令的鏡像,推薦在標簽中注明,例如 ruby:1.9-onbuild。
免責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