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密碼登錄×
登錄注冊×
其他方式登錄
點(diǎn)擊 登錄注冊 即表示同意《億速云用戶服務(wù)條款》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發(fā)布時(shí)間:2021-07-20 13:49:40 來源:億速云 閱讀:118 作者:小新 欄目:web開發(fā)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文中介紹的非常詳細(xì),具有一定的參考價(jià)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一定要看完!

先來看看最基礎(chǔ)的webpack配置:

var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bundle.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

在index.js中引入了lodash庫:

src/index.js:

import _ from 'lodash';
 
 function component() {
  var 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element.innerHTML = _.join(['Hello', 'webpack'], ' ');
 
  return element;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component());

打包之后,只會生成一個(gè)bundle.js,這樣的話,每次若要加載資源文件,瀏覽器都會加載根本不會改動的lodash庫,這樣很低效。

由于如果每次去訪問瀏覽器,瀏覽器都重新下載資源,由于網(wǎng)絡(luò)獲取資源可能很慢,可能頁面久久加載不出來,低效且不友好,故瀏覽器會緩存資源,以避免每次訪問都通過網(wǎng)絡(luò)去獲取資源。

但是,由于瀏覽器緩存,又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如果我們部署版本時(shí)不更改資源的文件名,瀏覽器可能認(rèn)為它沒有更新,就會使用它的緩存版本。

這樣我們就需要解決兩個(gè)問題:第一,分離打包文件。第二,解決緩存問題。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common: ['lodash'],
  app: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庫
  })
 ]
}

主要變動:

  • 添加插件:CommonsChunkPlugin,提取引入的庫,并且更名,實(shí)現(xiàn)代碼分離。

  • 輸出上在名字上加了hash,每次打包后,hash值都不一樣解決了瀏覽器緩存的問題。

結(jié)果:index.js打包為app.[hash].js,index.js引入的lodash打包為common.[hash].js。這樣解決了瀏覽器緩存問題和實(shí)現(xiàn)了靜態(tài)資源代碼和源代碼的分離,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

第一次打包后(注意Asset列下的名字):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每次我們修改源代碼時(shí),再次打包,不僅僅index生成app.[hash].js的hash值發(fā)生了變化,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而且common.[hash].js的hash值與app的hash值相同也發(fā)生了變化(可以自行測試一下,先webpack打包一次,修改index.js后再次打包一次)。

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雖然源代碼hash改變解決了瀏覽器使用緩存版本的問題,但是,如果common.js的hash值也一同發(fā)生了變化的話,那么瀏覽器也還需要每次都請求不會發(fā)生改變的靜態(tài)代碼common,這樣還是浪費(fèi)了網(wǎng)絡(luò)資源,很低效。

注:本案例會多次打包,dist目錄中會生成過多垃圾文件,在實(shí)際使用中都使用了CleanWebpackPlugin插件。

復(fù)制代碼 代碼如下: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 加入在插件數(shù)組中,用于在每次打包前,都清空打包文件夾下之前打包的文件。

如果修改了index,僅僅只是生成的app的hash值發(fā)生變化,而common的hash值不發(fā)生變化,那就能夠達(dá)到我們的目的,既能緩存庫又能識別源文件的更改。
我們進(jìn)行如下配置: output中將 [name].[hash].js 改為[name].[chunkhash].js ,讓每個(gè)文件生成唯一的hash值: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common: ['lodash'],
  app: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庫
  })
 ]
}

(注意:不要在開發(fā)環(huán)境下使用 [chunkhash],因?yàn)檫@會增加編譯時(shí)間。將開發(fā)和生產(chǎn)模式的配置分開,并在開發(fā)模式中使用 [name].js 的文件名,在生產(chǎn)模式中使用 [name].[chunkhash].js 文件名,所以如果這個(gè)時(shí)候使用了熱替換插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將會導(dǎo)致編譯不成功?。?br/>

我們配置好之后,進(jìn)行webpack打包: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chunkhash是根據(jù)文件內(nèi)容生成的hash,可見app與common生成的hash值不相同了(對比使用 [name].[hash].js打包)。

我們在index.js中隨便進(jìn)行修改,再次打包: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奇怪的是,雖然common與app生成了單獨(dú)的hash值,但是修改了index.js,common的hash值還是發(fā)生了變化。

原因是:為了最小化生成的文件大小,webpack使用標(biāo)識符而不是模塊名稱,在編譯期間生成標(biāo)識符,并映射到塊文件名,然后放入一個(gè)名為chunk manifest的JS對象中。重點(diǎn)就在于??!當(dāng)我們使用CommonsChunkPlugin分離代碼時(shí),被分離出來的代碼(本文中的lodash庫,被打包為common。),會默認(rèn)被移動到entry中最后一個(gè)入口進(jìn)行打包(第一個(gè)入口是index.js)。重要的是,chunk manifest將隨著這些被分離出來的代碼共同打包?。。?br/>

由于我們更改源代碼后,不但會更新app的hash值,還會生成新的映射,然后新的映射又會和資源代碼一同打包,又由于chunkhash是根據(jù)內(nèi)容生成hash的,那么加入了新的映射對象chunk manifest的資源代碼被打包后,hash自然也會發(fā)生改變。這反過來,產(chǎn)生的新hash將使長效緩存失效。

那么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講 manifest分離出來。這里我們利用一個(gè)CommonsChunkPlugin一個(gè)較少有人知道的功能,能夠在每次修改后的構(gòu)建中將manifest提取出來,通過指定entry中未用到的名稱,此插件會自動將我們需要的內(nèi)容提取到單獨(dú)的包中。

故再額外配置一個(gè)CommonsChunkPlugin: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common: ['lodash'],
  app: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庫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manifest' // 用于提取manifest
  })
 ]
}

webpack打包后: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從這里可以證明之前所說的manifest被打包進(jìn)了common?。?!仔細(xì)看之前的圖:common的Size都是547kb,到這里common大小是541kb 而manifest大小正好為5.85kb,加起來正好為547kb。

然后我們修改index.js再次打包: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從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修改了源代碼,common的hash值已經(jīng)不再發(fā)生改變了!到這里可以達(dá)到我們不緩存源代碼緩存資源文件的目的了。

但是可別高興得太早??!我們做了一個(gè)很小的修改,交換了entry中 app 和 common的順序(對比上一個(gè)代碼段):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app: './src/index.js',
  common: ['lodash']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庫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manifest' // 用于提取manifest
  })
 ]
}

打包后: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這里發(fā)現(xiàn)對比上一張圖片發(fā)現(xiàn),common的hash值又發(fā)生改變了!!而且根本沒有更改index.js的內(nèi)容app的hash也變了,只是換了一下順序而已!

大家注意看本張圖與上一張圖的模塊解析順序([1],[2],[3]...之后所對應(yīng)的模塊)。發(fā)現(xiàn)上一張圖,lodash第一個(gè)解析,而現(xiàn)在lodash最后一個(gè)解析。

這就是hash更變的原因:這是因?yàn)槊總€(gè)module.id 會基于默認(rèn)的解析順序(resolve order)進(jìn)行增量。也就是說,當(dāng)解析順序發(fā)生變化,ID 也會隨之改變,所以hash值也會發(fā)生變化。

有人可能會決定,一般我們都不會更換webpack.config.js中entry的入口順序,那么是否我就不會遇見這個(gè)問題了。答案是否定的,除否你能保證資源文件都寫在entry的頂部。否則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假如entry的順序?yàn)椋?app -> common, 那么解析順序?yàn)?index.js → lodash。 如果之后index.js引入了 print.js,那么解析順序變?yōu)?index.js → print.js -> lodash。

以上,我們并沒有在entry中更改入口順序,解析的順序還是會發(fā)生改變,common的hash還是會發(fā)生,不能緩存。

這里我們就引入一個(gè)新的組件:HashedModuleIdsPlugin:根據(jù)hash生成ID(NamedModulesPlugin也具有同樣的效果,但是是根據(jù)路徑名生成ID,可讀性更高,也由此編譯時(shí)間會相對長一些)。 這樣module.id就不會使用數(shù)字標(biāo)識符,而使用hash: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common: ['lodash'],
  app: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chunkhash].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new webpack.HashedModuleIdsPlugin(), // 引入該插件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 指代index.js引入的lodash庫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manifest' // 用于提取manifest
  })
 ]
}

打包發(fā)現(xiàn),之前[ ]里都是數(shù)字,現(xiàn)在都是一些字符,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接下來,我們再把a(bǔ)pp和common的順序調(diào)換一下,并且隨意修改index.js,再次打包:

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

現(xiàn)在大功告成,common的hash沒有改變,而因?yàn)楦兞藘?nèi)容app的hash改變了,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

以上是“webpack中如何使用緩存與獨(dú)立打包”這篇文章的所有內(nèi)容,感謝各位的閱讀!希望分享的內(nèi)容對大家有幫助,更多相關(guān)知識,歡迎關(guān)注億速云行業(yè)資訊頻道!

向AI問一下細(xì)節(jié)

免責(zé)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diǎn)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jìn)行舉報(bào),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shí),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