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錄后才能下訂單哦!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講解有關(guān)多頁應用Webpack4配置優(yōu)化的示例分析,小編覺得挺實用的,因此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獲。
前言
webpack4 相比之前的 2 與 3,改變很大。最主要的一點是很多配置已經(jīng)內(nèi)置,使得 webpack 能“開箱即用”。當然這個開箱即用不可能滿足所有情況,但是很多以往的配置,其實可以不用了。比如在之前,壓縮混淆代碼,需要增加uglify插件,作用域提升(scope hosting)需要增加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而在 webpack4 中,只需要設(shè)置 mode 為 production即可。當然,如果再強行增加這些插件也不會報錯。
所以我建議,如果大家想遷移到 webpack4,還是從 0 開始做加法,參考歷史,重新做一個配置。而不是從歷史的配置里刪刪減減,再升級為 webpack4。這樣 webpack4 的配置會顯得更精簡。
打包優(yōu)化
打包優(yōu)化主要就是多頁應用構(gòu)建時,對所有頁面加載的依賴進行合理打包。這個目前業(yè)界都已經(jīng)有了很多實踐,包括 webpack4,也有很多文章介紹。我再補充幾個不容易注意的小細節(jié)。有些點我不詳細介紹,不熟悉 webpack 配置的同學可能會不明白,可以搜索對應關(guān)鍵詞,網(wǎng)上肯定有非常詳細的文章介紹。
首先,構(gòu)建多頁應用,往往會抽離如下幾個 chunk 包:
common:將被多個頁面同時引用的依賴包打到一個 common chunk 中。網(wǎng)上大部分教程是被引入兩次即打入 common。我建議可以根據(jù)自己頁面數(shù)量來調(diào)整,在我的工程中,我設(shè)置引入次數(shù)超過頁面數(shù)量的 1/3 時,才會打入 common 包。
dll: 將每個頁面都會引用的且基本不會改變的依賴包,如 react/react-dom 等再抽離出來,不讓其他模塊的變化污染 dll 庫的 hash 緩存。
manifest: webpack 運行時(runtime)代碼。每當依賴包變化,webpack 的運行時代碼也會發(fā)生變化,如若不將這部分抽離開來,增加了 common 包 hash 值變化的可能性。
頁面入口文件對應的page.js
然后我們會給打出的 chunk 包名,注入 contentHash,以實現(xiàn)最大緩存效果。在我們分 chunk 的過程中,最關(guān)鍵的一個思想就是,每次迭代發(fā)布,盡量減少 chunk hash 值的改變。這個在業(yè)界也有很多非常多的實踐,比如這篇文章:https://github.com/pigcan/blog/issues/9
不過在 webpack4 中,我們不用再增加這么多插件啦,一個 optimization 配置完全就能搞定。
我先貼上我的 webpack 的 optimization 配置,然后我再對其做一些介紹,加深大家印象
const commonOptions = { chunks: 'all',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export default { namedChunks: true, moduleIds: 'hashed', runtimeChunk: { name: 'manifest' }, splitChunks: { maxInitialRequests: 5, cacheGroups: { polyfill: { test: /[\\/]node_modules[\\/](core-js|raf|@babel|babel)[\\/]/, name: 'polyfill', priority: 2, ...commonOptions }, dll: { test: /[\\/]node_modules[\\/](react|react-dom)[\\/]/, name: 'dll', priority: 1, ...commonOptions }, commons: { name: 'commons', minChunks: Math.ceil(pages.length / 3), // 至少被1/3頁面的引入才打入common包 ...commonOptions } } } }
runtimeChunk
在 webpack4 之前,抽離 manifest,需要使用 CommonsChunkPlugin,配置一個指定 name 屬性為'manifest'的 chunk。在 webpack4 中,無需手動引入插件,配置 runtimeChunk 即可。
splitChunks
這個配置能讓我們以一定規(guī)則抽離想要的包,我們可能會抽好幾個包,如 verdor + common,所以 splitChunks 中提供 cacheGroups 字段,cacheGroups 每增加一個 key,就相當于多一個抽包規(guī)則。
在網(wǎng)上很多教程中,dll 往往是專門再加一個 webpack 配置,使用 DllPlugin 來構(gòu)建 dll 庫,再在自己項目工程的 webpack 中利用 DllReferencePlugin 來映射 dll 庫。雖然這樣構(gòu)建速度會快不少,但是,哎,是真 TM 煩.....
我是一個很怕煩的人,我情愿在 webpack4 中利用 splitChunks,配好規(guī)則,再抽離對應的 dll 包。當然這個大家可以自己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方案。
除了 dll 與 common 兩個 chunk,我還加了一個 polyfill。這是因為我們用的某些新的庫或者使用某些 ES6+語法(如 async/await)需要 runtime 墊片。比如我工程中使用了 react16,需要增加Map/Set/requestAnimationFrame (https://reactjs.org/docs/javascript-environment-requirements.html)那我必須在 dll 庫加載之前增加 polyfill,因此我將所有 core-js 與 babel 引入的包專門打進 polyfill,保證后續(xù)加載的 chunk 能執(zhí)行。priority字段用來配置 chunk 的引入優(yōu)先級,一般的項目應該都是 polyfill > dll > common > page。
splitChunks 中配置項maxInitialRequests表示在一個入口(entry)中,最大初始請求 chunk 數(shù)(不包含按需加載的,即 dom 中 script 引入的 chunk),默認值是 3。我現(xiàn)在 cacheGroups 中已經(jīng)有三個,又因為配置了 runtimeChunk,會打出 manifest,故而總共有 4 個 chunk 包,超出了默認 3 個,因此需要重新配置值。
moduleIds
稍微了解過 webpack 運行機制的同學會知道,項目工程中加載的 module,webpack 會為其分配一個 moduleId,映射對應的模塊。這樣產(chǎn)生的問題是一旦工程中模塊有增刪或者順序變化,moduleId 就會發(fā)生變化,進而可能影響所有 chunk 的 content hash 值。只是因為 moduleId 變化就導致緩存失效,這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
在 webpack4 以前,通過 HashedModuleIdsPlugin 插件,我們可以將模塊的路徑映射成 hash 值,來替代 moduleId,因為模塊路徑是基本不變的,故而 hash 值也基本不變。
但在 webpack4 中,只需要optimization的配置項中設(shè)置 moduleIds 為 hashed 即可。
namedChunks
除了 moduleId,我們知道分離出的 chunk 也有其 chunkId。同樣的,chunkId 也有因其 chunkId 發(fā)生變化而導致緩存失效的問題。由于manifest與打出的 chunk 包中有chunkId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所以一旦如“增刪頁面”這樣的操作導致 chunkId 發(fā)生變化,可能會影響很多的 chunk 緩存失效。
在 webpack4 以前,通過增加NamedChunksPlugin,使用 chunkName 來替換 chunkId,實現(xiàn)固化 chunkId,保持緩存的能力。在 webpack4 中,只需在optimization的配置項中設(shè)置 namedChunks 為 true 即可。
css 相關(guān)
在 webpack4 以前,使用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插件將 css 從 js 包中分離出來單獨打包。在 webpack 中則需要換成 MiniCssExtractPlugin。并且在生產(chǎn)環(huán)境或者需要 HMR(模塊熱替換)時,要用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替換 style-loader。
注意,這里有個坑。由于開發(fā)環(huán)境我們會配置熱更新,css 的熱更新目前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自身還待支持,故而還需要增加 css-hot-loader。 切記,css-hot-loader一定不能在生產(chǎn)環(huán)境下使用。否則每次構(gòu)建過程所有 js chunk 包的 contentHash 值都會不一致,進而導致所有 js 緩存失效。 因為生產(chǎn)環(huán)境增加這個配置不會有任何報錯,頁面也能正常構(gòu)建,故而容易忽視。
簡化多頁應用的入口文件
使用react/vue等框架的同學知道,我們一般需要一個入口index.js,如這樣: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App from './app'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如果你還需要使用dva,或者給所有 react 頁面增加一個 layout 功能的話,可能就會變成這樣: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dva from 'dva' import Model from './model' import Layout from '~@/layout' import App from './app' const app = dva() app.router(() => ( <Layout> <App /> </Layout> )) app.model(Model) app.start(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如果每個頁面都這樣,略略有點兒難受,因為程序員最怕寫重復的東西了。但是它又必須要有,沒辦法抽離成一個單獨文件。因為這個是入口文件,而多頁工程,每個頁面必須要有自己的入口文件,即使他們長得一模一樣。于是,我們的資源目錄就會是這樣:
- src - layout.js - pages - pageA - index.js - app.js - model.js - pageB - index.js - app.js - model.js
因為所有的 index 都一樣,我理想中的頁面的入口文件僅僅需要app.js就好,像這樣:
- src - layout.js - pages - pageA - app.js - model.js - pageB - app.js - model.js
作為一名前端開發(fā)工程師,Node 對于我們來說,應該是熟練運用的工具,而不是僅僅拿別人已經(jīng)封裝好的各類工具。
在這個問題中,我們大可以在 webpack 構(gòu)建前,通過Node的文件系統(tǒng)(File System),對應我們的每個頁面,通過同一個入口文件模板,創(chuàng)建一些臨時入口文件:
- src - .entires - pageA.js - pageB.js - layout.js - pages
然后將這些臨時文件,作為 webpack 的 entry 配置。代碼如下: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glob = require('glob') const rimraf = require('rimraf') const entriesDir = path.resolve(process.cwd(), './src/.entries') const srcDir = path.resolve(process.cwd(), './src') // 返回webpack entry配置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 if (fs.existsSync(entriesDir)) { rimraf.sync(entriesDir) } fs.mkdirSync(entriesDir) return buildEntries(srcDir) } function buildEntries(srcDir) { return getPages(srcDir).reduce((acc, current) => { acc[current.pageName] = buildEntry(current) return acc }, {}) } // 獲取頁面數(shù)據(jù),只考慮一級目錄 function getPages(srcDir) { const pagesDir = `${srcDir}/pages` const pages = glob.sync(`${pagesDir}/**/app.js`) return pages.map(pagePath => { return { pageName: path.relative(pagesDir, p).replace('/app.js', ''), // 取出page文件夾名 pagePath: pagePath } }) } // 構(gòu)建臨時入口文件 function buildEntry({ pageName, pagePath }) { const fileContent = buildFileContent(pagePath) const entryPath = `${entriesDir}/${pageName}.js` fs.writeFileSync(entryPath, fileContent) return entryPath } // 替換模板中的 App 模塊地址,返回臨時入口文件內(nèi)容 function buildFileContent(pagePath) { return `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dva from 'dva' import Model from './model' import Layout from '~@/layout' import App from 'PAGE_APP_PATH' const app = dva() app.router(() => ( <Layout> <App /> </Layout> )) app.model(Model) app.start(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eplace(PAGE_APP_PATH, pagePath) }
這樣一來,我們就簡單的去掉了重復的入口文件,還增加了一個 layout 的功能。這只是簡單的代碼,實際項目可能還有多級目錄,多個 model 等等,需要自己再定制啦。
關(guān)于“多頁應用Webpack4配置優(yōu)化的示例分析”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以上內(nèi)容可以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使各位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免責聲明:本站發(fā)布的內(nèi)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站長郵箱:is@yisu.com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一經(jīng)查實,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